法理法制史教研室
杨盛达,法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季羡林学院导师、卓越法治人才教育中心主任,土地与乡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法理法史教研室(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主任,法理法史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宪法学、法理学、立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大立法基地研究员,山东省政府规章审查委员,聊城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聊城市监察委员会咨询专家、聊城市委市政府法律专家库成员。主要讲授《宪法学》课程。主要研究宪法学、比较法学、法理学、立法学、土地法学。现任教育部农业部中国科协科技小院“土地权利保护”首席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法治宣讲和法治教育,在校内外宣讲上百场。曾主持4项省部级课题,主持省政府立法课题《山东省土地管理立法研究论证和制度设计》,发表论文60余篇,合著8部,教材1部。
王建,法学博士,讲师。主要讲授《法理学》、《宪法学》、《法律逻辑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宪法学,曾在《求索》、《学术界》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宪法解释及其法学特质》、《Contribution of Peng Zhen to the 1982 Constitution》等数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部。
李永军,硕士,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法制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法、社会法和法史学等。共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三部(合著),主持省级课题两项。
翟欢,法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聊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系主任,土地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外国法制、农业农村法治等领域。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刘海江,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海洋权益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国际公法(双语教学)、国际私法教学及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涉外法治、国际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参与著作3部、先后主持司法部、山东社会科学人文课题、山东社科规划办等课题多项;主持制定《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聊城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多项。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一等奖1次、三等奖二次、聊城大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次、聊城市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
魏伟,法学博士,讲师。主要讲授《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曾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
陈潇,法学硕士,讲师。主要讲授《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司法审判实务与模拟法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慈善法,发表论文2篇,参著1部,主持《山东黄河法治文化带的立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研究》、《聊城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实现路径研究》等科研项目3项,指导学生课题1项,参与科研项目6项。
王爽,法学博士,讲师。主要讲授《法理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社会性别。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编著多部书籍。
钱继磊,法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等。主要讲授《法理学》、《宪法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基本理论、新兴权利等,曾在《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迈向法理时代的中国法学》、《论作为新兴权利的代际权利》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四项,厅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等数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各类奖励十余项。
杜雄燕,法学硕士,讲师。主要讲授《法律职业伦理》、《竞争法》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在《文化研究》、《中国商论》、《赢未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数篇学术论文。指导学生获聊城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学科竞赛省级三等奖1项。
董淑婷,法学硕士,助教。主要讲授《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曾在《山东青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 社会科学 》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德占青岛时期华洋分治研究》、《中国古代“色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等数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