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开展“融齐风梵韵 启古今对话”实践活动
为了解齐地石雕制作工艺,挖掘石雕艺术的美学价值,探寻“雕石载道”的匠心精神,8月8日,聊城大学“稷下新声”齐鲁文化实践调研团走进临淄区鲁源石雕艺术馆,开展以“融齐风梵韵,启古今对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实地观摩为主要方式,旨在近距离感受匠人以刀作笔、以石为纸的千年传承,寻找石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解码石础结构与纹饰中蕴藏的齐文化基因,梳理石狮子从镇墓神兽到民间吉祥符号的演进脉络。在艺术馆展厅,调研团成员对齐地各类柱础、台基、须弥座等石雕进行细致观察,体悟齐人“尚功、尚巧”的务实精神,领会齐地工匠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并围绕馆藏文物,系统了解狮子造型的审美嬗变,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围绕齐地石雕的传承发展与效益转化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利用石雕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团队成员纷纷表示,石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应认真传承并推陈出新,融合石雕艺术与现代生活,创新形式、推出新品,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本次活动有利于法科学子全面了解齐地石雕文化内涵与发展水平,引导法科学子关注文化传承,聚焦民生发展,有利于法学院实现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培养更多以行促知、学用结合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