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会
为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筑牢学生心理安全防线,3月5日上午,法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会在西校区10#B507会议室召开。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洁、团委书记刘凤芹,辅导员时林超、孟冠军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新一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方向与实施策略。
会上,刘洁首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她指出:“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尤其在学业压力增大、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学院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切实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她要求全体学工队伍提高政治站位,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孟冠军结合年度工作规划,系统回顾了2024年秋季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与不足。他表示,上学期学院通过心理筛查、主题班会和个体咨询等举措,实现了心理问题学生建档全覆盖,但部分班级朋辈互助机制落实不足,心理危机预警灵敏度有待提升。针对春季学期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倦怠、就业焦虑、人际关系冲突等心理风险点,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重点人群动态跟踪,建立“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三级联动机制;二是依托“5·25阳光心理活动月”等节点,开展压力管理、职业规划等主题教育活动;三是深化家校协同,通过线上家长会、定期沟通等方式凝聚育人合力。会议还就创新工作模式展开研讨。刘凤芹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第二课堂,通过心理剧展演、户外素质拓展等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时林超建议强化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效能,积极开发心理健康自评小程序和易班轻应用,提升服务精准度。
最后,刘洁作总结发言。她强调,本次会议既是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员会,也是凝聚共识、强化责任的推进会。全体学工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心理健康教育做深做实,为培养德法兼修、身心健康的法治人才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