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凤教授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暨交流座谈会
为进一步提升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项目的质量,实现申报数量与质量的双突破,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2月19日,法学院于西校区10#B507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暨交流座谈会,特邀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红凤出席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暨交流座谈会,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和骨干教师参加此次会议,报告由副院长王仰文主持。
会上,张红凤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学术成长之路和科研经验感悟,为老师们揭示科学研究的规律: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顶天立地”,灵魂是“气韵风雅”,方式是“‘政产学研’协同”,归宿是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科研人员要形成“一以贯之”的科研素养。随后,张红凤又以自己的国社科项目申报书为例,对申报书的撰写思路和规范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应该具有清晰的研究问题、合理的理论框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明确的研究预期。
张红凤教授还特别强调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一定要紧扣社会实际需求,直击痛点与关键问题,实现学术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同时,她也希望学院教师及时跟进关注新兴问题与前沿领域,深入挖掘自身研究的独特视角与理论深度,根据研究基础和选题特点统筹推进申报工作。
会后,王仰文对此次交流座谈会进行总结发言,对张红凤部长莅临法学院表示由衷感谢。下一步,法学院将着力搭建教师学术交流与研讨的多元平台,推动教师投身各类课题研究,持续深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
专家简介:张红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部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霍英东教育教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教学名师。